立即下载
六月六山歌节的发展历程及价值初探
2022-05-09 15:52:38 字号:

民族地区多节庆。城步县除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元旦等传统节日外,还有令公节、观音节、乌饭节、山歌节、油茶节、酒粑节、古堂节、银氏十二年大节、蒙氏大节、金紫公节、盛懃公节、抬菩萨节等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民俗节庆活动。而六月六山歌节则是城步最有影响力的民俗节庆活动之一,与通道县中国侗族大戊梁歌会、吉首鼓文化节、张家界乡村音乐节同列湖南省四大民俗节庆品牌。

一、六月六山歌节的历史溯源

山歌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城步苗族自治县地处湘、桂两省区交界处,东界新宁县,南邻广西资源县和龙胜各族自治县,西接绥宁县和通道侗族自治县,北毗武冈市,全县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92个行政村,境内居住着苗、汉、侗、瑶等24个民族,总人口30万,是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境内崇山峻岭,溪流纵横,是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南岭山脉交汇之处,是长江流域与珠江流域的重要水源地和发源地,五溪之首熊溪(现巫水)就发源于县境东面的巫山。境内有南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金童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1956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建立城步苗族自治县。2016年,湖南南山国家公园试点获批,成为湖南省唯一一个国家公园试点区。城步县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典型山区县。长期以来,地处偏僻,交通落后,经济极不发达,数千年来,山歌成为当地群众自娱自乐、传承不息的重要文化形式。

早在新石器时代,城步境内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属三苗古国。四五千年来,城步苗乡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造了许多灿烂的文化,巫傩文化和苗风古俗一脉传承,古朴而神秘,唱山歌则是其中风格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在城步,山歌作为民族精神和性格特征的表达,记录了民族源流与发展,展示了苗家的生活与情感,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闪耀着夺目的文化光芒。山歌的种子不仅撒遍这里的土地,也种植在每个人的心坎。这里处处可作歌场,人人会唱山歌。城步山歌种类繁多,遍布县域内每个乡村,如分布在五团,长安营等地的四句山歌,其内容有情歌、历史传说歌,劝世歌等,分布在白毛坪镇、兰蓉乡的有《挖土歌》《丰收歌》《踩田歌》等劳动歌,分布在汀坪乡的有《嫁女歌》《贺郎歌》等。1985—1987年文化部组织的民间文化普查,城步县共搜集整理山歌126428首,内容包括劳动歌、风俗歌、节令歌、情歌、生活歌、历史传说歌、儿歌童谣、时政歌等九大类。

六月六山歌节源远流长,代代相传。明代洪熙年间(公元1425年),土地兼并加剧。朝廷设置城步巡检司,向峒寨派遣流官,实施改土归流,加强控制,引起了土司们的反抗。加之,各地连年大旱,土地歉收,然而官府的苛捐杂税却有增无减。因此,民不聊生,饿殍遍野,矛盾日益激化。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城步横岭峒的侗族首领蒙能联合杨光拳、杨文伯率领本峒和广西蒙顾峒的苗、瑶、侗族人民举行起义。起义军和当地民众相约于农历六月六,以山歌木叶为号抗击暴政,一举打败了官兵。在以后的多次民族起义斗争中,山歌在战斗中极大地鼓舞了义军的士气,夺取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苗、侗、瑶等族同胞后人,为了纪念这个可歌可庆的日子,每年到了六月初六这天,苗乡、侗寨、瑶山到处都是歌海,遍地都起歌声,年复一年,便约定俗成地把六月初六定为“山歌节”,代代相传下来。

二、六月六山歌节的发展历程

六月六山歌节起始于明代,流传至今已近六百年。期间,历代统治阶级几经打压,禁止主办,但民间通过山歌会、天王节、半年节等各种不同的方式,一直生生不息,延续至今。“十年动乱”期间山歌节被迫停办,直至1997年长安营村老百姓再次自发恢复主办六月六山歌会。1998年,长安营乡人民政府为促进旅游,发展地方经济,顺应社情民意,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正式设立了长安营乡六月六山歌节,首届山歌节在长安营乡大寨村主办。其后,山歌节在长安营村、大寨村、长坪村之间轮流主办。2010年六月六山歌节移师县城,升级为城步县六月六山歌节,并邀请了宋祖英等全国知名音乐家来城演出,大大提升了山歌节的知名度。2013年,六月六山歌节与第二届大桂林—湘桂原生态民俗风情节联合主办,正式冠名邵阳城步六月六山歌节,节庆活动得到省市宣传和文化、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获得巨大成功,湖南省委宣传部非常满意,提出城步六月六山歌节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浓郁,可以打造成为省级节庆品牌,并提出了三年支持计划,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从技术、设备、人才和经费方面连续支持三年,将城步六月六山歌节打造成为湖南省级民俗节庆品牌。2014年六月六山歌节正式冠名湖南邵阳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由湖南卫视技术指导,引入声光电等现代化技术,开展现场直播,山歌节再上新台阶。2015年与新浪网合作,正式冠名中国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在全国设立东南西北中五大赛区,主办全国山歌王争霸赛。2016、2017再次举办第二、三届六月六全国山歌大赛,力争打造一个全国性赛事品牌,致力将城步打造成为“中国山歌之乡”。2017年全国山歌大赛增设外国人赛区,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携带鲜明的城步苗族民俗元素登上了美国纽约时代广场LED大屏幕,让全世界肤色各异的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中华特色文化。2018年5月,城步“六月六山歌节”以民族节庆助推公共文化建设项目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资格名单。2019年山歌节以“中华一家亲·飞歌城步六月六”为主题,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山歌网络大赛线上延伸至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和120个民族自治县,开展了海峡两岸少数民族交流与合作活动。2020、2021年因疫情影响,六月六山歌节回归民间,继续在长安营镇大寨村、六马六甲村主办。在2021年中国节庆与旅游大会上,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获评“中国优秀当代节庆”荣誉称号,成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之一。发源于城步大山深处的山歌节,由此走出大山、走出湖南、走向全国,“城步山歌”这朵艺术奇葩,从边陲小县被挖掘出来,推向了世界的大舞台。

三、六月六山歌节的成功路径

山歌节是城步苗族自治县苗、汉、侗、瑶等各族同胞传承千年的古老风俗。借力山歌节,城步的旅游资源日被重视,奠定了在湘西南旅游“金三角”“新四驱”中的地位,来城游客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山歌节成为加速城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产生着持续影响。特别是近几来,城步县紧抓建设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契机,坚持节会搭桥、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着力推动民族文化与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现已连续举办23届六月六山歌节,有力提升了城步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获评湖南旅游总评榜“年度旅游事件”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优秀节事奖,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城步因此跻身“中国最具影响力文化旅游百强县”“中国区域休闲旅游目的地城市”“中国山歌之乡”“中国最美县域榜单”“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全国少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县”。2020年,城步接待游客突破3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20亿元。随着“山歌文化”影响力的不断扩大,“六月六山歌节”也从村、乡、县、市“六月六”山歌节,上升到中国湖南(南山)“六月六”山歌节,发生了五级跳的飞跃,成为湖南四大节庆品牌之一,成为全国最具代表性的节庆活动。

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促进会副会长杨连福说,在新形势下把山歌节构筑进城步的文化发展战略,必将大幅提升湖南山歌的文化品牌效应,为实现旅游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这也标志着一个特色鲜明、形式新颖、内容丰富,具有湖南特色、国家水平、世界影响的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品牌活动正在形成。

深入分析、总结六月六山歌节的成果经验,我们认为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悠久的山歌文化历史;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宣传、文化、旅游、财政等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广大山歌爱好者和普通群众的深切热爱和积极参与;

四、六月六山歌节的价值探析

历史文化价值。山歌节是湘桂边界多民族共同的节日,经封建统治阶级多次封禁仍顽强存活,流传了数百年,具有很高的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研究价值,对研究城步及湘桂黔边界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发展历史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文学艺术价值。山歌节集民风民俗、民族传统文化于一体,保存了大量苗、侗、瑶族古老的祭祀仪式、民俗风情、口头文学、音乐舞蹈等元素,具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

经济社会价值。山歌节充分体现了城步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她的传承与发展,对保护文化多样性、增进文化认同、维护民族团结、发展民族经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和乡村振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文化传承价值。山歌节不仅促进山歌文化的发展,也带动了舞龙舞狮、杨家将、庆古堂、傩戏、油茶、苗服苗绣等等大批传统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弘扬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对城步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有很强的传承带动作用。

五、民族地区主办重大民俗节庆活动必须处理好几个矛盾

当今社会,节庆活动多如牛毛。既有历史悠久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也有各种各样的商业打造的嘉年华节庆活动,各地为了宣传、为了发展,不断地人为制造各种形式多样的节庆活动。有的主办很成功,也有的是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落下一地鸡毛。笔者认为,要成功主办好重大民俗节庆活动,必须处理好一下几个矛盾:

1、政府办节与群众过节的矛盾。传统的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一般都是群众自娱自乐为主的民俗活动,其特点是基本上都有相对固定的仪式和程序,活动主体是以本地老百姓为主,影响带动附近的老百姓参与。政府主办节庆活动主要目的是宣传本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邀请的主要是上级领导和新闻媒体以及外地文化、旅游、企业界人士,受场地规模、活动经费和安全等方面的制约,往往容易忽视本地群众的节庆感受,出现“政府办节,群众不能好好过节”的现象。

2、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与民族地区薄弱的财政收入之间的矛盾。主办一场重大的民俗节庆活动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人力物力还好解决,政府有的是人手,财力方面对于民族地区却是重大困难。许多民族地区基本靠中央转移支付保障正常运转,根本无力拿出大量财力支持重大民俗节庆活动。这是一个令地方政府领导十分头疼的问题,传承了数百年的重大民俗节庆活动是地方群众主要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历史文化传承的主要手段,不能不搞,不能失传,否则后人会指脊梁骨的,但地方政府又无力支持,出现了一种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的“鸡肋”现象。

3、传统民间文化活动与现代节庆元素之间的矛盾。传统民间文化活动以人为主,着重体现的是人与人、人与神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反映的是人民群众的精神信仰和美好愿望。以六月六山歌节为例,祭祀天王菩萨体现的是当地群众对英雄和祖先的信仰崇拜,抬天王菩萨巡村体现的是当地群众认为天王菩萨是无所不能的神,能驱除一切鬼魅魍魉,灾害瘟疫,祈求保佑村寨肃静,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身健康,国泰民安。而现代化的节庆元素以声光电和舞台艺术为主,注重的是高大上,是豪华气派,是宣传效果。往往会忽视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六、民族地区“4+1”重大民俗节庆活动模式

为解决以上矛盾,笔者认为,既要维护群众参与传统节庆活动的权益,搞好历史文化传承,也要实现政府对外宣传推介、促进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的目的。为此,根据国家民委对民族自治地区“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的支持政策,笔者建议民族地区按照“4+1”的模式主办重大民俗节庆活动,即连续4年将重大民俗节庆活动安排由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自愿竞争主办,还节于民,到第五年恰逢民族自治地区庆典之年,则由县级(含)以上政府主办。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一是能够原汁原味地传承民俗文化节庆活动;二是能够保障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充分享有节庆活动的权益,增强文化自信;三是能够培养大批民族文化人才;四是能够促进乡村振兴;五是能够节约大量的节庆经费;六是经过连续四年在乡村主办节庆活动,可以培养和选拔大量的优秀文化人才和优秀文艺节目,为民族地区重大庆典活动提供人才和节目支持;七是有利于不断地发掘、整理、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八是有利于促进民间民族文化的交流与合作,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促进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

七、对贫困民族地区举办重大民俗节庆活动的建议

1、尊重民族习惯,传承民族文化,连续不断地主办好重大民俗节庆活动;

2、国家、省市民族工作部门及宣传、文化旅游等相关单位要加大对民族地区重大民俗节庆活动的支持力度,从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多方面进行扶持;

3、提倡节俭办节、安全办节、科学办节、群众自主办节、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多维主体办节;

4、加强节庆活动与经济社会活动的联系,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

【参考资料】

1、城步苗族自治县非遗中心湖南省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六月六山歌节申报资料;

2、王安伯《对城步“六月六山歌节”的回顾与思考》;

3、刘学用陈芳《湘桂边界四个少数民族国贫县抱团发展旅游产业的调查与思考——大桂林·湘桂原生态民俗风情节研究》。

来源:城步融媒体中心

作者:陈芳

编辑:伍玉桃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