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丹口三岩
2021-12-27 11:23:12 字号:

能去城步丹口苗文石刻公园观研自然是风雅趣事。然品味其邻居大桥头汉文石刻群亦是极其快乐的。

十一月的一天,蓝天高阔,冬阳清丽。我约几位同学直奔神秘的燕子岩而去。大约个把小时,就到了大桥头境内了。这个村庄位于陡冲头苗文石刻群落的北山脚下,因村中大桥而得名。背依陡峭雄伟的乌鸡岭,前临崎岖跌宕的围洲界。四周峰峦耸峙,翠竹密布。山风吹过,千万杆翠竹像向人鞠躬作揖,细碎的声响像情侣耳鬓厮磨发出的呢喃。梯田坡地上陈列着形形色色大小各异的麻石。什么罗汉打座,蓝鲸出海,猛虎下山,蛟龙过江,鹞子穿林,孤帆远影,大漠落日……如此等等,不一而足。简直就是一个天造地设的石头公园呢!

公园里的石头不仅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许多石头上都镌刻着秀丽的汉字。其代表作有錾字岩、应声岩、燕子岩。与陡冲头苗文石刻形成鲜明的对照。隐隐之中我们闻出封建社会里苗汉文化的比拼与撞击之味。

錾字岩

顾名思义,錾字岩因其体勒有文字而得名。挺立于村子上头的孟公坳山坡高处。居高临下,俯视全村。其状如早晨初升的大半轮红日,慈祥地照临山脚下的村庄,又像是一面屏风,遮挡住背后的寒风,守护着身前的山民。不是吗?你看它的通身被寒风苦雨打上道道斑花,沧桑不已。

錾字岩的前额上锈刻着“光天化日”四个醒目的大字。字体饱满丰腴,隽永中透着遒劲。落款“乾隆丙子春三月,楚南使者陈弘谋”。

中国石刻文化源远流长。勒石最早可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秦楚交战,秦惠文王为了打败楚国,就使出心里战术,写了道《诅楚文》刻在石头上。《韩非子》中记载了秦昭王与神仙在华山下棋的故事,便有了《华山勒石》。东汉大将军窦宪攻打北匈奴,将其驱逐出数千公里,并在燕然山勒石记功等等。

陈弘谋,清雍正进士,历官布政使,巡抚,总督,至东阁大学士兼吏部工部尚书等。是清朝中期的名臣。他为何在苗疆要津城步丹口大桥头题词勒石呢?乾隆二十一年春,时任湖广总督的陈弘谋,深入不毛之地的城步长安营视察军务。城步山区的三月天,常常是寒雨霏霏,雾霭沉沉,弯弯山道湿滑难行。这种天气,毕竟致人心境晦暗情绪压抑。陈弘谋一路走来唏嘘不已。上了围洲界,来到孟公坳山脚,突然狂风大作,霎那间云开雾散,太昊当空。苗疆气候的瞬息万变陡然触动了陈弘谋的政治神经。溪峒多变的历史画卷历历在目。乾隆五年,长安坪龙溪侗民粟贤宇和江头司苗民杨清保不满清廷对苗区的高压统治而率众起事,苗变事态迅雷般发展,势力波及湘桂黔三角地带。朝廷急调重兵平定这场民变。并于大南山下的长安坪设长安营和理瑶同知署。以重兵镇,确保苗疆长治久安。时隔十六年,陈弘谋远道而上长安视察边情,不就是要巩固边城的安定局面吗?赓续康乾盛世吗?抚今追昔,百感交织,于是效先贤索笔墨在官道旁的巨石上题词“光天化日”。以宣示皇恩浩荡国泰民安。也希苗疆民众安守本分,与国同心。

陈弘谋虽为一代廉吏清官,但因时代的局限,又岂能从根本上去触动统治者的利益,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属于劳动人民的太平盛世呢!

錾字岩是有幸的,它见证了今天伟大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把光天化日赋于了全新的内涵。

应声岩

下午,当地兰师傅带我们去看应声岩。下了车沿着通向大桥头二组的砂石公路走了约一公里,便到了应声岩。顺着向导手指的方向看过去,只见密密麻麻的竹林深处,竖着一尊雄伟的花岗石。高约二丈,前后裂为两片。传说这岩能回应人声的。我们为了求证一下,便朝它大声地“啊”起来。可是它置若罔闻,毫无反应。这是为什么呢?有村民说,很久以前,应声岩被雷击过,从此它便聋了哑了,再不回应别人了。说得好玄乎呀!

其实应声岩的命名不像山野村夫说的那么简单。应该另有原由吧。从向导的口中得知岩的后背刻有字。这些刻字是否与岩名有关?穿过竹林攀爬而上,绕到岩的背面,睁大眼睛认真搜索着,并未看到石刻。我登上岩的腰间,再细细地找,正上方果然有字,从左至右刻着“正義育仁”四个字。但按古人的书写习惯应读作“仁育义正”。出儒学大师周敦颐著的《通书顺化第十一》“故圣人在上,以仁育万物,以义正万民。”意思是说,圣人以仁爱化育万物,用道义规范万民。从石刻的内容看,绝非是民间百姓所为,那又是谁所题呢?清道光《宝庆府志》,清同治《城步县志》等典籍中记载,应声岩距城步县城四十里,距长安营城八十里,是城步县城通往长安营城官道上的重要驿站。清代这里设置应声汎,驻军数十人,是长安营下辖的重要军事机构。应声岩周边的营房,练兵场旧址至今还依稀可辨。

从錾字岩的“光天化日”看,“仁育义正”应是陈弘谋视察时对长安营驻防官兵和地方官员的要求吧。于是地方官吏就将其勒于石,作为座右铭。因其回应天意,便将其岩命名为应声岩。

仁为儒学的核心,几千年来,以仁爱治理天下,以道义训育人民一直是中华文明主流。如今,仁育义正的思想光辉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平世界都还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通过改革放开,实现了和平崛起,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新时代,正在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楚南极地的城步丹口大桥头在伟大祖国的怀抱中稳健发展,摘贫脱帽,沿着乡村振兴的道路奋进。应声岩应怎样回应这个伟大的时代呢?我们该把他做成怎样的时代高标呢?

燕子岩

沿进村公路七拐八弯地一路向上行驶,到山坡额头处,便呈现稀稀疏疏的木质结构民房,村落前斜靠一叠梯田,燕子岩就矗立于村落与梯田之间。

远观燕子岩,像一面大鼓,煞是壮观。为什么要叫燕子岩呢?村民告诉我们,从前,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燕子就飞回来,它们很少去民居筑巢繁衍生息,成群成群地住进这个巨岩的洞穴中,把这里当成一个集体大宿舍呢!因而村民们就将其叫燕子岩。这个名字好,在东南亚,燕子是群居的,集体主义思想强。当年我们搞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多少借鉴了一下“燕子公社”吧。

燕子岩高约4米,顶部覆盖两三层龟甲状石板,自然形成重檐屋顶式建筑物一般。从稻田向上仰望,岩顶一角微微上翘,活脱脱像一只乳燕的喙探出燕窝,静静等待妈妈捉虫子回来喂它。好温馨的待哺画图呢!恐怕这也是燕子岩命名的一个由头吧。有木梯通到岩顶。顶分三级。第一级两米见方,平整而光洁。中刻有棋盘,可以想象,村民们劳动之余便爬上岩顶搏奕,杀斗几局下来,无论输赢,岂有不快之哉?第二级略向前倾斜,其间分布几只眼睛状的图案,有的眼角边上刻画几根睫毛,这些眼睛是那双仰望苍穹问天的眼晴吗,是那双天真无邪数星星的眼睛吗,还是那双俯看大地踏实前行的眼睛,慈祥的眼睛,渴望的眼睛……也许都不是。眼睛图案的中间镌刻着一个赫然夺目的贵字,那些眼睛是盯着“贵”的吧。追求荣华富贵是世俗的共性,古往今来又有谁能真正挣脱得了呢!距离燕子岩数十步之遥的民宅前有一萄葡的石头,其上刻写着“和为贵,孝当先”六个字,字迹端庄清秀。从此处石刻推断,燕子岩上的“贵”不仅指富贵吧。儒家思想体系中,“和”就是强调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人与然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要友好相处,放弃战争才能和平,放弃争端才能和谐,放弃弃怨仇才能和睦。最终我们世界才是和谐的,人民才有幸福。只有和才是世界上最可贵的。黄金白银之贵不及其毫毛之万一。由此而论,燕子岩顶上錾一个贵字其意不可谓深远矣。

村民们说,不知啥缘故,燕子好久不回燕子岩了。今年到是来了一位中年汉子,携家带口的,在燕子岩旁修了一处精致的房子,说是要办民宿。这汉子叫丁仁爱,品其名,究其义,嘿,你还别说呢,他却与此地有缘份哩。也许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丁仁爱放弃县城优裕的生活,偏偏要来燕子岩耕耘,为了啥,据他说,这里有原生态汉字石刻群,儒学思想文化于此与苗族文化相撞相融;这里是红六军团西征走过的地方,一盏马灯,一柄钉锤等红军留下的信物在此成为了红色的高标,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军精神光照千秋;这里蕴藏着深厚的苗族文化和吊龙舞上刀山下火海等民间绝技。他上山开办城步县古苗农庄文化研学基地就是要开发这里的汉字石刻公园,要走好长征路弘扬长征精神,要传承民间绝技赓续非遗文化,要办好民宿,助推乡村振兴。

丁仁爱是我们这个时代那只不一般的燕子。看了他上刀山下火海的绝技表演,我们深信他一定能把燕子岩塑造成英雄的岩,造福乡邻的岩,建功新时代实现梦想的岩。我们期待着那只胜于雄鹰的燕子!

来源:城步融媒体中心

作者:杨宗兴

编辑:伍玉桃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