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旅游和摄影爱好者在摩崖石刻前留影
红网城步站5月21日讯(通讯员 唐承元)5月21日,笔者跟随城步苗族自治县林业局技术员配合湖南南山国家公园管理局开展自然地保护及资源整合野外调查时,一块隐藏在大山深处、刻有“乾隆丙子二月楚南使者陈弘谋题”的摩崖石刻引起了同行们的注意。
该摩崖石刻位于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境内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大桥头村五组的一个自然小村落前。该村落四周峰峦连绵起伏,平均海拔约1300余米;人烟稀少,才90多人,10来户。一条小溪穿村流过,不远处是南洞国有林场郁郁葱葱速生杉木林。溯溪而上是一条宽约1.2米、以青石板或花岗岩镶就的古驿道,沿这条驿道一路向西翻过云端之上的孟公坳,便可直接到达湖南南山国家公园核心区长安营和八十里大南山。山半腰有一个叫“錾字岩”的地方,刻着“光天化日”四个醒目大字。字迹纹理清晰、刚劲有力。左下角落款是“乾隆丙子二月楚南使者陈弘谋题”,虽然经过120多年的风吹日嗮雨淋,但刻在岩石上的字迹绝大部分仍清晰可辨。
陈弘谋何许人,为何要在这荒山野岭留下“光天化日”四字?带着一连串的疑问,笔者走访了大桥头村周边村民并查阅《城步县志》相关资料,没想到这些文字与边地苗彊历史上俗称“宝庆二府”的长安营有关系。
陈弘谋,晚年因避乾隆(弘历)讳忌,改名宏谋,广西桂林人,雍正元年(1723年)考取进士,曾任布政史、巡抚、总督、东阁大学士、工部尚书等职,在外任官三十八年,历十二省、二十一职,官至宰相。他为官清廉,学识渊博;所到之处,政绩卓著,深得乾隆皇帝喜爱。乾隆丙子年(即公元1756年),陈弘谋任湖北巡抚,相当现在的省委书记或省长,这种官员来到极边苗彊安抚军民,当时城步长安营俗称“宝庆二府”,由此南下可控两广、西上可扼云贵。是大清皇朝西南边境军事重镇,常年驻扎有七八千清兵。陈弘谋为何来城步?笔者现在只能根据民间传说来还原历史:乾隆丙子年二月,陈弘谋来城步苗彊侗寨长安营视察。途经大桥村,恰遇久日阴雨,云雾弥漫,行走不便,便就地扎营。一日,陈弘谋心烦意乱,独自沿着驿道漫步。忽然,一阵山风拂过,云开雾散,天日重开,眼前豁然开朗;顿时心花怒放。急令仆人拿来笔墨纸张,书写了“光天化日”四字。后来,长安营驻扎官员雇佣工匠将其仿刻在驿道旁一块巨石上。
陈弘谋为官清正廉洁;政务繁忙之余,仍笔耕不辍。著有《培远堂全集》《在官法戒录》《五种遗规》等著作近300万字。尤其是他的《五种遗规》,是对前人思想智慧进行挖掘总结,至今仍被国家列为公务员从政必读之书。他在仕途中,容不得阴云雾霾、黑恶势力和贪污腐败。隐藏在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大山深处“光天化日”摩崖石刻,就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据报道,他的《在官法戒录》曾被称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新加坡借鉴,将其列为廉政建设的范文。2001年,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威廉出版《救世:陈宏谋与十八世纪中国的精英意识》一书。教授认为:陈宏谋关于人和社会认识的基本点,与启蒙运动时期的许多欧洲学者观点十分相似,显示出当时的中国对欧洲而言并非是“停滞的”和“落后的”。2013年,该书被译为中文发行。笔者认为,陈弘谋的精英意识和他“光天化日”摩崖石刻影射含义,远远超出其文物遗迹的价值。
来源:城步融媒体中心
作者:唐承元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cbnews.gov.cn/content/2021/05/29/9444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