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步,说起杨光清的木叶吹歌,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记得六年前的一个上午,我在县城的儒林广场刚好碰到一次公益演出,恰逢杨光清老人在表演木叶吹奏《兵哥哥》,我深受感动,便写了一篇《苗乡木叶歌王的拥军情》,文章在《中国国防报》上发表。因杨光清从年轻时就放映过电影,那时他常穿越山寨给村民放映一些革命题材的战争影片、宣传爱军拥军,常在放映电影之前,也用木叶吹奏《洪湖水浪打浪》《映山红》,很为当地百姓的喜爱。后来他也注意收集一些红军长征过城步的一些的历史文物,以资来教育后代。杨光清的艺术情怀多次得到全国媒体的报道,他的名声已是传扬四海、誉满神州大地,难以可贵的是他还曾应邀随湖南艺术团队赴宝岛台湾演出,木叶吹歌飘过海峡,让台湾同胞一饱耳福。
4月8日,我随着县作协部分会员再次来到丹口的新铺里,再一次聆听了杨光清艺术家的木叶吹歌,当他吹奏了一曲《我的祖国》歌曲后,笑着对我说道;“我有些老了,气力显得有些不足,好在我的儿子杨昌鑫已很好地接了我的班,他也学会了吹木叶了。”一听到这话,我的内心也是一阵喜悦,城步县政府早些年就将这里定为木叶吹歌的传承基地,但木叶吹歌有些难度,真正一时能学会的还是极少,能吹好的则是更少了;猛然听到老艺术家有了艺术的传承人,内心真的很是兴奋;为了进一步验证,我让杨老与他的儿子一起用木叶吹奏《迎宾曲》:“哩啦哩乖、哩啦哩乖,清早喜鹊它叫得乖,果然我城步苗乡有客来,碧绿的翠竹它点头笑,美丽的鲜花朵朵开……”木叶吹奏的歌曲确实优美动人、宛转悠扬。
古语说得好:“雏凤清于老凤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木叶传承人杨昌鑫却很是谦虚地说:“父亲的木叶歌王的位置是难以取代的,以后还得多琢磨啊!”杨昌鑫学会吹木叶也就这两年的时间,但是进步很神速,他悟性高,父亲也没有特意传授他什么“秘诀”,只是当外地来的游客在学吹木叶时,杨昌鑫常站在一旁暗暗的用心记、用心学,平日里有空常采摘河边的杨梅树叶用心苦练,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昌鑫吹奏木叶的水平越来越高了,现在也能赢得客人的青睐与赞赏了。另外除了木叶这门艺术,好学的杨昌鑫还在十多年前就学会了芦苼吹奏,一曲《芦苼恋歌》也让客人荡气回肠、三月不知肉味。
说起新铺里的民俗文化,杨昌鑫很是动情,他说:“在我们丹口下团,新铺里是很有名气的,早在一百年前,我们这里就是茶马古道,那时候因交通不便,而新铺里正处在古代官道的当口,来往的商贩与生意人都会从这里路过,很多客人会在这里用饭或住宿,所以这里一百年来,生意就十分地好,当年的红军一支队伍就从这里经过,还给我们留下了一盏马灯作纪念,以感谢我们对他们的款待与照顾。”谈到新铺里楼上的“农耕文化及文物博物馆”,杨昌鑫谈到了一直往事:“记得是两年前,一位从北京来的老人,当他在陈列馆里看到那件抗美援朝时的军大衣时,老人家竞然哭了,他说当他看到这件军大衣时,不禁想起自己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这事杨昌鑫至今还记得,他觉得这件事告诉自己,博物馆的陈列的教育意义很大,他让老年人追忆往事、让年轻人尤其是孩子们知道农村的辛苦劳作“粒粒皆辛苦”,几年前湖南卫视带着一群家长与城市的孩子们来到这里,专门拍了孩子们来这里游学的情景。
当我提到木叶传承人对将来新铺里发展的憧憬时,他想了想说道:“我们新铺里,是百年老店,现在我们这个大家庭的老一辈与年轻人大多在外地工作,我作为老店的接班人与木叶吹歌的传承者,我会努力发扬光大这里的传统艺术文化,让外地的客人来这里,会享受到美好的艺术陶冶,会觉得到城步苗乡不虚此行,做好苗寨文化的守望者是我将来奋斗的目标!”他停了一下说:“关于农耕文化博物馆,我想把它做得更大些,以后会继续去收集更多更好的文物与农耕时期的纪念品,让游客们来到这里能记住乡愁!”
美丽的新铺里,这里是湖南省“五星级乡村旅游景点、农家乐”,这里有好听的芦苼吹奏、木叶吹歌,这里还有着俏丽的苗家妹好听的山歌;正值“乡村旅游”已成为旅游事业强劲发展动力之源,新铺里的经验无疑有着示范意义;如何将这里的独特魅力文化发扬光大,在杨昌鑫的肩膀上还有着很重的担子,他以后的路还很长很长……
来源:
作者:唐文安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cbnews.gov.cn/content/2020/04/16/945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