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突发疫情到今天,差不多有近一个月了,这是以前没有过的日子,一个人一下子宅在家里,不能出门串门,这种生活是很难以想象的,像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灾难没有什么大的印象,所回忆起来比较痛苦的日子就是过去的温饱没有解决的年代。突然提到了“瘟疫是一场国难”,各省市提起了一级响应,作为一介平民,响应党与政府的号令,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了,于是便带着一小家子,好好地在家里呆着。
“呆在家里能做些什么呢?”也许你会这样问我。宅在家里,最多的时候便是观看自己手机上的各种微信信息,“单位群、社区群、亲友群、朋友群”,我从各种的微信途径上了解天下大势、疫情分析,同事们的相互提醒,尤其是学校发的各种抗疫信息与工作安排,“停课不停学”做好自己的安全防护,这些都是要关注的。在疫情肆虐的时候,我看到了许多的“白衣天使”们逆行奔向武汉:“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年龄已达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冲向了搞疫一线,向世人发出了隔离警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些在国难面前毅然前行的人们是“民族脊梁”;宅在家里,也不时能听到一些好的消息,全国的形势在好转,武汉封城了,斩断了疫情向个地扩散的形势;“火神山”“雷神山”防疫医院修建起来了,“方舱医院”也建起来了。
在这些日子,我也听到了一些好友的消息:丹口新铺里的杨光勋老人的孙女考取了英国利兹大学社会、文化与媒体文学硕士研究生预录取通知书。这真是一个好喜讯,杨光勋老人现在也有70多岁,一生历经清贫、小时努力向学,从小的家风传承便是父母告诉他的“勤劳、俭朴、架式读书、与人为善”,正是在这样的家风传承下,他的孩子们都勤奋学习,在生活事业上都取得了好的业绩。杨光勋老人以其毕生之余力创办“自强图书宬”,为什么创办这所“自强图书宬”,他的本意是想让家乡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有个好的读书场所,改变他小时候没有书读的困境。他的心愿也已经实现,现在的图书管理模式是让志愿者当义工轮流来管,实现了“365天每天开放”,办成一所“没有围墙的小学、中学及至大学”,这个“自强图书宬”的书藉都是他老人家一本本从邵阳、长沙搜集购买得来的,再加上他这一生中所收藏的书藉,一共都上四万来册了。“能在有生这年,为家乡人们做一些实在的好事,是我最大的愿望!”杨老宅心仁厚,他爱书、也爱好艺术,他把自己所学的芦苼演奏技艺传授了家乡人,还帮助“夕阳红艺术团”组建芦苼演奏队,将苗乡的传统技艺传承给大家。他带领家人于2019年筹资修建了村边田地边的“歇凉亭”,方便乡亲在劳作之余休憩片刻;现在疫情之下,杨老先生用心地抄写了“小学、初中、高中版的语文诗词”,厚厚两大本,没有坚强的毅力是完成不了的,我不禁由衷的佩服了。
宅在家里,看到社会上防疫的好现象,我也写下一些歌颂他们的拙文,在社区、在高速公路的入口、在各街道,尤其在医院,都有着城步苗乡“抗疫的好兄弟姐妹”,我写下《致敬,那一个个感人的身影》,就是在现在,我的好朋友戴方财,他与他的社工同事们,还奋战在抗疫前线,这十来天,他们社工们忙着给群从单位送抗疫口罩、忙着下乡村慰问困难群众,邵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实践者戴方财以他的优秀行为感动了苗乡人们,他最近对我说,在下乡慰问送物资的同时,也被受助对象的感恩所感动,不少困难群从被志愿者的无私捐助掉下下热泪,“真情最能打动人!”,我说“财哥,你是好样的,我们苗乡人们都得向你学习致敬!继续加油!”
防疫宅在家里,虽然有无聊,但是我仍在关注,关注我们这个火热的社会,那一颗颗火热的跳动的爱心,“有爱就一定能赢!”,抗疫这战已望见了曙光,胜利必定属于英雄的苗乡人们,属于我们这个伟大的祖国!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王旭】
来源:
作者:唐文安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cbnews.gov.cn/content/2020/02/21/9452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