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苗瑶“伙耕”三功能
2019-08-30 13:12:24 字号:

  苗瑶族民间昔日流行的“伙耕”其实是一种在农忙时抢抓季节、突击生产的一种换工形式以面积较宽、地势偏僻的山地挖土或薅畲为主,参与人数有数十人,场面十分壮观。昔日的大苗山生产方式落后,因常有鸟兽危害,水稻产量极低,苗瑶民众主要靠种植六谷、玉米、红薯、荞麦等杂粮维持生活。但是,一家一户面对数十上百亩的山地常感到发愁。因为深山老林中时常有虎豹豺狼出没,人们防不胜防;单家独户上山劳作既不安全,工效也不高。于是,苗瑶民众就发明了合伙耕作的换工方式,俗称“伙耕”。这种“伙耕”方式从明清时期一直延续到解放初期,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山区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它至少具有三种功能:

  一、震慑猛兽

  昔日的大苗山豺狼虎豹成群,这些猛兽常偷袭人类。《说文解字》载:“虎,猛兽也,山兽之君。”苗瑶民众称之为“山中王”“老虫”“大猫”。散居在湘桂边界的苗瑶民众在单独外出劳作时常遭到“老虫”的袭击而丧失生命,在明清时期,据说这里的苗瑶民众中至少有10%的农户不是完整(单亲)的家庭。据《城步县志》《城步文史》等资料载,仅在上世纪1949至1957年,城步苗族自治县的岩寨、江头司、平林、汀坪、金水等地就有70余人惨遭虎害,明清时期丧命虎口的民众无法统计。如金水白石园5组李求保的母亲单身一人上山扯猪草,被潜伏在山边的“老虫”咬死,后来被其家人及乡邻搜山寻找到后,只剩下一个猪草背篓一堆白骨和一束头发。1957年,江头司乡藤坪村60多岁的苗妇兰晚姣上山釆集草药时被“老虫”扑倒含着头部拖了20多丈远,当时被人发现边喊边猛敲铜脸盆,兰晚姣才获救,能从虎口脱险是不幸中的万幸。那几年,受虎害人数最多的是岩寨,其次是平林、江头司等山区。苗瑶民众住在深山,既要不务农时上山从事农业劳作,又要防备虎豹等猛兽的侵袭,在农忙时节只好釆取互助互帮的伙耕形式、数十人集中在一起以壮声威。因虎豹怕火、怕响声,工地上常燃几堆大火,在焚烧柴草等垃圾时,浓黑的火烟直上云宵,还时常发出刺耳的爆裂声,令虎豹望而生畏;工地的前方有一歌郎手提铜锣一边唱歌一边将铜锣敲得震山响,远在几里外的虎豹听到集密的锣声后自然不敢前来“光顾”。甚至一些飞鸟鼠雀听到锣声也远远地潜逃,至少在一星期内不会来偷食农作物的种籽。所以说,苗瑶民众发明伙耕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震慑山中的猛兽、不误农时和确保人身安全。正如歌郎在开工时所唱的:

  铜锣一响开歌腔,阳春三月户户忙,

  歌声随锣传四方,一日春工三日粮。

  叩请诸神快归位,山神土地管鸟兽,

  严阻虎狼把人伤,莫进农田遭踏粮。

  二、提高工效

  几十上百人集体挖山或锄草时,一般在山脚一字儿排开,劳力安排一般是男女搭配、强弱组合,只要开工的锣声一响,几十把锄头上下飞舞,如鸡啄米般不停顿地挖,其劳动场面十分壮观。这是一场不是竞赛的竞赛,是一次比耐力、比技巧、比速度的角逐。身强力壮的参与者既要勇往直前拼命往前冲,又要顾及身边稍许后进的同伴,时不时要帮他(她)挖几锄助他(她)赶上,以达到速度的基本均衡。工地中的歌郎是主人聘请的,他身兼多重角色,既是“监工”,又是演唱者;既兼工地总指挥,又是祭祀司仪;既是鬼神与凡间的桥梁和纽带,又是主东与挖土者的沟通者、代言人。为了鼓舞士气、激发斗志、提高工效,歌郎常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编唱山歌鼓励或鞭策。当发现挖得快又好的典型后,他及时编几首赞美的山歌走到他(她)前面、敲响铜锣高声颂唱,鼓励其他人向先进典型学习:

  苗山惊现穆桂英,苗山好汉杨宗宝,

  锄锄挖进尺把深;挖土挖得快又好。

  别人(挖)两锄她三锄,男儿能干个个爱

  力气大得吓死人。力大心细世间少。

  若发现后进者,歌郎不是用山歌讽刺、挖苦他(她),而是手敲铜锣走近后进者唱几首山歌暗示、提醒他身旁的人帮助他,使后进者迎头赶上:

  篱笆稳靠三个桩,种田不如种墖强,

  好汉成事三个帮;禾穗没有粟穗长。

  两边帮忙齐用力,只要互相帮到底,

  三人同步向前方。禾穗粟穗一样长。

  在你追我赶的伙耕场面中,在歌郎的监督、鼓励和鞭策下,没有人敢偷懒,挖土或锄草的速度是平常的一倍以上。平时开生荒一把锄头一天只挖三分左右(约200平方米)面积的生土,在伙耕的紧张热闹场面中,一把锄头一天可挖六七分生土,是平时的一倍多。

  三、娱人娱神

  集体挖土前,主人必须自先准备香烛、冥钱、水酒交与歌郎,歌郎较其他挖土者先行到达某处工地。歌郎首先燃香点烛、化冥钱,然后作揖请示山神土地菩萨、梅山菩萨、火神菩萨、过往神圣等诸神:“某年某月某日,户主某某请来众乡邻在某地山场协助挖土,惊动山神、土地、梅山等诸神,敬请各诸神切莫见怪。喝令山中妖魔鬼怪快快滚开,我铜锣一响你无处藏身!各方神祇要保佑火莫乱走,岩莫乱滚,树莫乱倒,八方人等一切平安。我郎今日受主东之请,来到山场把歌口开,求各路神祇听我说分明。各路神仙各就各位,各负其责,严防猛兽鬼怪莫来山场捣乱。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祭祀仪式毕,歌郎朝地上打一卦,若是阴卦,说明各方诸神已表示同意。于是歌郎连敲三声铜锣,众人就可舞动锄头开工了。

  中午,主人送来油茶与米饭,因在野外山地,人数多,携带餐饮具不方便,人们多用饭碗喝油茶。而歌郎却例外,主人必须将四杯油茶分次递给歌郎,歌郎将每杯油茶的茶汤用手指尖弹一点于上下左右四方,边喝边唱道:

  一杯油茶先敬天,二杯油茶敬土地,

  天公在上听我言:土地公婆听我言:

  四季甘露时常洒,五禽六畜要安泰,

  不旱不涝润粮田。土长万物地生钱。

  三杯油茶敬山神,四杯茶敬梅山神,

  各处山神听分明:三峒梅山请听清:

  管好鸟兽莫作乱,下河捞鱼篓篓滿,

  莫进粮田毁阳春。上山围猎次次成。

  喝完油茶后再吃些米饭或杂粮,中午休息结朿了,待男人吸袋烟、女人方便后,歌郎敲三声开工铜锣,下午即随意编些山歌娱人娱抻。这些娱人娱神的山歌内容多半含有一定的哲理,或规劝,或训示,或励志,交替演唱。如:

  吃了午饭是半天,不唱山歌冷落神,

  过了六月是半年;高唱山歌娱乐人。

  人到三十为半世,自古戏言少真话,

  虚度年华叹枉然。山歌无假戏无真。

  三十三层天外天,挖土挖得热汗淋,

  白云深处有神仙;莫抛媚眼望情人;

  神仙本是凡人做,一个秋波三滴血,

  只怕凡人心不坚。小心铁锄误伤人。

  在边听山歌边挖土的紧张愉快的劳动中,时间过得飞快,挖土的任务也完成。眼看天色已晚,到了收工时刻,歌郎唱一首《收工歌》作结尾,参与挖生土的乡亲们便背起锄头等工具一路回家:

  日头落岭四山阴,日头落岭四山黄,

  敲锣震虎转回程。停锣息歌散了场。

  今日挖土到此止,恭喜主家多吉庆,

  辛劳各位众乡亲!秋收定增万担粮。

  在人们准备启程回家时,歌郎却还有一项任务:酬神。歌郎一边燃香点烛叩谢诸路神仙时,一边作揖边唱道:

  燃香点烛谢诸神,燃香点烛敬诸神,

  叩谢诸神显威灵:各路神仙显威灵:

  妖魔鬼怪没见面,护佑山场得吉净,

  豺狼虎豹不现身。乡邻祥和得安宁!

  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待苗瑶民众昔日的“伙耕”,只不过是一种常见的“集体”生产劳动形式而已,解放后,人们已亲身经历了30多年的“大集体” 时代的生产劳动和生活,觉得不足为奇。但是在明清时期,流行这种“集体”生产劳动的农耕方式却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它是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方式和民风民俗之下产生的,它适合人烟稀少、虎豹成群的大山区。这类“集体”农耕方式具有人多势众、声势浩大的特点,既可有效地预防山中猛兽的侵袭、确保人身安全、抢抓季节不误农时,又可促进当地的民族团结、凝聚人心和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苗瑶民众中流行的“伙耕”是一项农业耕作方面的文化遗产,其中也包含有苗瑶文化遗存,它将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文艺演唱、民间宗教揉合在一起,在研究传统农业、苗瑶习俗、地方宗教、文化艺术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安娜】

来源: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