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苗乡风雨桥
2019-08-15 14:48:43 字号:

  进入城步苗乡,最吸引游客眼球的是分布在各旅游景点上各时代修建的多种形式的民族风雨桥。

  城步苗族民众大多数选择在依山傍水的溪河边择址建寨定居。有溪河就有水流,有水流就必须架设桥梁。昔日苗山的桥梁不是简单意义的桥,这种把溪河两岸连通的建筑物十分特别:石木结构的桥上大多数修建有各式各样的廊、亭、阁,廊中安置有长板凳供行人歇憩,桥柱上挂有草鞋供行人选用;桥两端有免费茶水供行人解渴。因它具有为行人避风遮雨的功能,故名风雨桥。这种风雨桥多建在离寨门不远处,它既是当地的水上交通设施,又是迎宾送客、开展对歌等文化娱乐活动、议事或休息的公共场所。在城步苗乡,许多年代久远具有历史价值或具有艺术价值的风雨桥都被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受到政府与民间的双重保护。

  苗乡风雨桥其实又是“风水桥”,又称“护龙桥”。县境内山区地形复杂、谷深滩险、河床落差大,有些溪河沿村寨边流过后不再迂回反顾,而是汹涌急泄、直冲奔泻而去,民间认为不吉。为了弥补下游不吉的水势,以遮掩下游不吉的“水口”,人们除了在下游栽植一排树形高大的水口树外,还必须在下游择址兴建一座“风水桥”,严严实实地遮掩下游不吉的“水口”。苗族风水师认为,在村寨下游兴建一座风水桥能弥补风水林的不足,起到蓄气关风、藏气储财的作用,这样就使本寨的财富在暗中不被溪河水带走,对全寨民众永世有利。

  县境内溪河众多,816条大小支流成树枝状分布在全县各乡村。各溪河的交通要道处都保留有各个时代的石桥或木桥,其中约25%为风雨桥,70%左右为公路桥与便桥。保存至今的古桥都历经数百年风霜雨雪的考验,成为历史的见证。如西岩镇花桥村雾露水上的“花桥”,原名“瑞升虎溪桥”,始建于五代后晋天福九年(944),为当地吴姓苗族始祖吴坚白为首创建,留存至今1100多年。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 当地山洪瀑发,虎溪改道,瑞升虎溪桥失去交通作用,吴进胜等13名“桥首”将桥按原样搬迁到雾露水上保存至今。此桥为单孔石拱桥,桥墩上有四排三间、四柱三瓜的风雨亭,桥亭长10米,宽3.7米,高4.5米。传说该桥在搬迁竣工举行“踩桥”(剪彩) 仪式时,天边突然飘来一朵五彩祥云,有一美女手持仙花不请自来边踩桥边致颂词,美女踩完桥后丢下一束仙花腾云而去。吴进胜等桥首商议,既然有仙女踩桥又留下仙花,就将原瑞升虎溪桥改名为花桥,村以桥名,一直沿用至今。

  西岩镇还有明代所建的古马桥、江口桥;清初所建的罗汉桥,与武冈地接界处有牛市桥。茅坪镇大古山有唐末所建的一式三桥成“品”字形的天星桥;蒋坊有飞山桥,清溪有元代所建的龙拱桥,明初所建的清安桥;丹口有明成化年间所建的太平桥和莲花桥,莲花桥又名天心桥,因红军长征时在此桥进行过一次激烈的阻击战,桥头西侧安葬有两名红军指战员的遗体,故改名为红军桥;丹口还有清嘉庆年间所建的柳溪桥。蓬洞有清康熙年间所建的瑶族风雨桥,岩寨有清光绪年间所建的侗族风雨桥,红军长征时在桥头与敌军发生战斗而引发火灾,烧毁桥头一间民房,红军给予赔偿,故又称火烧桥;岩寨还有聚龙桥、平溪桥、永镇桥等古桥;大寨有清乾隆年间所建的回龙桥、安龙桥;长安营有清乾隆年间所建的福寿桥、东门桥等。县境内每座风雨桥都记载着当地一页不平凡的历史和一段辛酸的往事,有些风雨桥的桥亭虽然随岁月而逝去,但桥下跳跃的水波就像一行行有声有形的文字,向世人诉说着苗侗先辈们辛苦创业、艰难挣扎的历程,这是苗侗先辈们热心公益事业的见证。这些风雨桥分石墩桥、石拱桥两种类型,都由石墩或石拱、桥面与桥亭三部分组成,桥亭由廊与阁组构而成。如丹口镇兰玉故里后侧的太平桥,它的桥廊、桥亭的枋、梁柱等构件全靠卯、榫、栓互相穿插而成,结构紧凑,非常牢固。风雨桥的建筑艺术充分显示了苗侗工匠们高超的建筑才能与精湛的建筑技巧。

  儒林镇南侧巫水河上原有一座清光绪年间修建的荣昌桥,原桥亭有28排木柱,桥亭正中处建有两层楼阁,阁内供有两尊护桥神像。此桥是当时连通湘桂两省交通的主要桥梁。桥亭的两端为积木蜂窝式牌楼,牌楼下方各蹲一对护桥神狮,整个建筑显得古朴大方。在1958年大跃进大办交通时,为了使城汀、城丹公路相连,将桥上的风雨亭全部拆除,只剩下桥面。1972年,为了备战修国防公路,以确保重型坦克安全通行,在当年9月27日中午时分将荣昌桥的桥面炸毁,在原址新建了一座钢筋混泥土结构的V型石拱桥,桥长91米,宽9.1米,与原来的团结桥连成一体。2011年自治县成立55周年县庆前夕,县财政投入近千万元请来广西苗族工匠在原桥面新修了一座具有苗族风格的风雨桥亭。桥亭长200米,两边为廊亭,各84排,三柱四瓜,廊道宽2.5米,置有木凳与靠背椅供游人歇憩;中间为车道,宽5.8米,可供轻型车辆通行。桥亭上共建有5座宝塔式阁楼,阁楼分三层,顶层有金色牛头型装饰,廊亭吊有灯笼,廊亭的檐边与阁楼檐口处系有彩灯。当夜幕降临时,整个建筑彩灯闪烁,十分美观,使荣昌桥显得更加凝重、雅致、大方。风雨桥亭建成后装点着巫水河两岸的旖旎风光,成为南湖公园的一座标志性建筑,是巫水河上游一座最壮丽、最秀美的风雨桥亭,被誉为“亚洲第二长风雨桥”而闻名于世。站在荣昌桥亭中听远山松涛竹韵、桐雨蕉霖,闻近郊曲桞蝉唱、听低塘蛙鸣,看眼前悠悠烟水、淡淡云山,别有一番情趣。

  荣昌桥风雨亭竣工剪彩时,笔者在桥中釆访了修建桥亭的广西苗族工匠,听取了他们修建桥亭的大体经过,感慨万千,特吟诗一首表示庆贺与感谢:

  荣昌桥上添彩虹,横卧巫江气势宏;

  画栋媚雅浮瑞霭,神狮啸傲显威雄。

  两岸翠屏增秀色,千曲颂歌绕苗峰;

  锦亭造就群英智,丹阁落成巧匠功。

  风雨桥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凝聚着苗侗民众古朴圣洁的民族情感。一座风雨桥就是一座民族精神的丰碑,它蕴含有“古朴热肠”式的民族传统美德,展现出一幅风雨桥与大自然、近代与远古的和谐统一及交辉相映的壮丽画卷。风雨桥还蕴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负载有民族文化、民俗文化与历史文化的信息,凸显着各民族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在建筑学、民俗学、文物学、历史学、美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安娜】

来源: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