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苗乡道德“红绿灯”--打标
2019-06-06 11:40:03 字号:

  在交通发达的年代,城乡居民都知道“红灯停,绿灯行”的交通规则;而城步山区流行了上千年的打“标”即民间约成俗定的“红绿灯”规则恐怕知之者甚少。

  打“标”即制作“标记”,是苗、侗、瑶、汉等民族群众在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一种乡规民约,是城步乡村常见到的一种“无声语言”,是“所有权”的标志,它就是山区流行上千年的道德“红绿灯”。具体的做法通常是用茅草或藤条等植物打成各式各样的约成俗定的草结,悬挂或摆放在人们容易看见的地方作标记,告诉人们应该怎样做(行)或不应该怎样做(停)。这种“标”按植物类别分通常有草标与藤标2种;按草标的用途分,有山标、水标等10余种;用藤条打的标有田标和情标2种。

  山标:用于山野的“红灯”称山标。上山开荒时,先到者以插标为界,后来者看见山标自觉退让,从来不会发生争执。进山打猎时,最先发现野兽行踪并正在追踪的猎人为使后来者能正确找准方向及时赶上,便在路旁每隔半里或岔道处插一草标作为“指示灯”,草尖朝向野兽逃走的方向。后来者可根据草标的样式判别猎物的种类、大小与方向。进山砍柴时,发现了好柴即打个草标挂在柴边,表示有人捷足先登,后来者看到草标便主动离开。若砍的柴一次难以运回,只要打个草标放在这堆柴上,就不会丢失,就是烂在山中也不会有人乱捡。但打标也有限度,若有人故意到处乱打标,将自然界的财物占为己有,就是破坏当地社会秩序,就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

  水标:用于泉水边的“绿灯”称水标。苗乡山区的泉水有的可饮用,有的不能饮用,只有当地地人知晓。为了使外地过路的口渴者能准确地鉴别山边某处泉水是否能饮用,当地人在山泉边挂一草标,旁边放置一个饮水的竹筒,口渴者看见“绿灯”(草标)即可放心饮用。若草标腐烂,会有人主动地换上新草标,便于过路者识别。未插有草标的山泉水则千万不可饮用。

  田标:田标主要用于稻田的“红灯”。田主人犁耙完秧田播下谷种后,即在秧田两端用长竹杆各悬挂一个藤标,捉泥鳅的人看见迎风舞动的“红灯”(藤标)后就绕秧田而去。稻田中若放养有鱼苗或泥鳅,为防止鸭群侵袭,田主人便在稻田坎边用高高的竹杆悬挂几处藤标,放鸭人远远地看见用藤标指示的“红灯”,立即将鸭群赶开。若稻田中施有巨毒农药,为了防止鸭群误入稻田,稻田主人也会插几处藤标,提醒鸭主人注意。打田标能起到保护禾苗、鱼和鸭群的作用,有利于农村种植和养殖业的发展。

  情标:用于谈情说爱男女幽会时用的“红灯”称情标,又称鸳鸯标,多用藤条织成。城里人谈爱逛公园,乡里人谈爱藏林间。男女青年在林中幽会,为了避免外人撞见,必须在要道处悬挂两个连接在一起的鸳鸯藤标作为“红灯”标记,藤尖朝向约会方向,告诉他人“请勿打扰”。若有人进山砍柴或釆药时发现这类“红灯”(鸳鸯标),便知趣地赶快离开。为了避免山鬼来捣乱,懂梅山法术的人还必须对鸳鸯标念咒语驱邪:“左眼观青天,师父在身边;右眼观青天,师父在眼前。吾身不是身,草标化为弟子正身,弟子正身化为师毛大将军。男人插标高万丈,女人插标万丈高,插在庙边神不过,插在路边鬼不来。大鬼看见慌忙走,小鬼看见拼命逃。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据说这种念过咒语的藤标挂在路边高处,能使幽会的俩人“隐身”,起到别人看不见、鬼见不知的作用。幽会结束后,插藤标者必须及时将“红灯”拿开毁掉,便于进山砍柴、釆药者从此处通过。

  苗族地区流行的这种道德“红绿灯”已上千年。这种形式多样、作用不同的草(藤)标不但起到规范当地生产、生活秩序的作用,还体现了各民族人民关心他人的传统美德和苗族地区良好的社会公德。如今,这种传统古俗在偏远山区农村仍有遗存。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分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QQ 群号:361945576

  【责编:安娜】

来源: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