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溪古民居 (饶兴军摄)
杨家大院 (饶兴军摄)
杨氏官厅外景 (饶兴军摄)
清溪古民居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县东北角,距县城10公里。始建于南宋,迄今已有近八百年历史,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溪古街东西长3华里,居民473余户,人口2150余人,苗族人口占80%,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幢,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专家说,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民居群落。
但是,先有杨家将,后有清溪。2008年,城步被命名为“杨家将文化艺术之乡”。文物普查的专家认为,杨家将的渊源与湖南城步杨姓氏族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清溪就生活着为数众多的杨姓居民,其中就有唐末“飞山蛮”部族首领杨再思、南宋抗金名将杨再兴等将领。
距离清溪不远处有杨再思墓,至今香火不衰。而几里之外的大竹坪杨氏官厅,更是给清溪一带杨家将领一个佐证。
始建于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的大竹坪村杨氏官厅,原为杨家祠堂。现供奉有城步杨氏的一世始祖杨再思,二世始祖杨正修、杨正滔的三尊塑像,杨氏一至四品功臣名将55位,其他文武官员三百多位。城步杨姓氏族自唐以来,人才辈出,将星璀璨。早在元明时期就有“杨氏世勋”、“杨将无敌”的史料记载。据《明史-列传》载:“(杨)洪父子兄弟皆配将印,一门三伯候。其时称名将者,推杨氏”。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彰武伯杨瑀礼委武冈守备卢名世亲至大竹坪致祭,敬赠“勋裔”匾额。清道光《宝庆府志》载:“城步山峭多石,气象雄伟,历代名将出焉。在宋有杨再兴、在元有杨完者、在明有蓝玉、沐英、杨洪父子,丰功伟绩,照耀庙合。”
明隆武二年(公元1646年)五月,钦命湖广监军监察御使杨乔然(正一品)亲临城步大竹坪祭扫祖茔,见宗祠正厅悬挂“勋裔”匾额,于是列举建祠以来城步杨氏府第迭出文武官员五十余人,其中正一品16人、从一品9人、正二品11人,杨乔然总结祖上功德时说:“明代靖边之功,惟我杨氏为最”,又题“派总关西”匾额挂于前厅,并向皇帝上奏,将“杨氏宗祠”改为“杨氏官厅”,被大明隆武皇帝恩准钦定。自此,“杨氏官厅”载入历史史册绵延至今,目前存世的全国仅此一处。可见历代杨氏人才辈出,深为历代统治者所认可。
“杨氏官厅”为典型的砖木祠堂结构,坐东朝西,由前厅、天井、正厅、左右厢房构成一个四合院落,墙壁屋背,青灰砖瓦,飞檐翘角,屋脊坐有雄狮一对,两端有鳌头翘首、垫柱石刻有只有当地官员众多且层出不穷、并经皇上或朝廷批准才能雕刻的“信鸽传官书”图案,清溪古民居与古官邸相映衬。
文物专家认为,清溪许多大宅院的主人,多是杨姓将领。但是,城步杨家将中,谁曾经住在清溪的哪一个宅院,还需要进一步考究。
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户,数百幢明清时期的砖木结构古民居静静伫立。
在清溪居住了40多年的杨荣海住在一个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大宅院中。他说,他的祖辈是城步的盐商,在清溪修筑了一幢大宅院。建于清代嘉庆19年,建筑面积达到了2200平方米,共有房屋20余间。宅院有槽门、前厅门、堂屋门三扇,槽门不大,依外围墙而立,不正对堂屋,朝左或朝右稍偏向一点,寓意为不露财不露富。两扇前厅门多为栗色,门槛很高,彰显主人的身份。古人说,未出嫁的姑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说的就是两扇前厅门。堂屋门全为秀气的雕花木门,门上面雕刻的“福禄寿三星”非常精美,显示出整个四合院落的堂皇气派,镂空的图案没有一个雷同。
据史料记载,清溪在明清时期非常繁华。湖南邵阳、武冈和广西桂林、资源等地人士慕名纷至,在这里开设店铺。当时清溪的街道是一条古商道,物种齐全,应有尽有。晚上景色更是迷人,每间店铺都会在门口悬挂油烛灯笼来突出自家的店牌,灯火彻夜长明,热闹如大城市。
清溪,山灵动、水清秀,时光静谧而温婉,或许为了守卫千千万万个如清溪、大竹坪一样美好的故土家园,无数的杨氏子孙前赴后继、驰骋沙场,也成就了流传千古的杨家将佳话。也许终有一天砖墙会斑驳,记忆会褪色,但杨家将们舍小家为大家、荡气回肠的家国情怀,一定会烙刻在每一个人心里,不凋零,不磨灭!
(2010年6月3日《湖南日报》湖南印象专版刊登)
来源:
作者:饶兴军
编辑:redcloud
本文链接:http://wap.cbnews.gov.cn/content/2017/08/02/9464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