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十万古田” 地名小考
2016-02-17 14:58:24 字号:

  十万古田位于湘桂边界的城步苗族自治县汀坪乡蓬洞东北与大阳南部之间, 总面积近10万亩。这里地势平坦, 分上古田、中古田、下古田三处丘岗地, 丘岗地坡度一般在15度左右,平均海拔1730米。这里属高山台地气候, 温度低, 降水量大, 日照少, 多云雾, 风速快, 冰冻期长, 地表面溪沟纵横, 生长有连片杂草、疏柴、药材, 以禾本科植物为主。土壤地质以砂石为多, 土层深厚疏松, 土中有机质含量14%;地表层下面为灰黑色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实地考察的专家们经调查发现, 这里有植物700余种, 其中药用植物80余种香料植物25种, 还有珍贵的湖南人参和稀珍动物。2011年, 这里被公布为省级自然保护区, 是湖南省唯一的一处原生态高山森林湿地, 是国内罕见的天然动植物基因宝库, 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湖广边界老一辈的瑶民中流传有“上古挡风能保暖, 中古平坦可开田, 下古建寨能立都”的民谣, 这些民谣可能是瑶民先辈们在历次开发十万古田过程中的经验总结。这处丘岗山地为什么不取其它地名、而偏偏用数字取“十万古田”作地名呢?据笔者掌握的资料分析,“十万古田”之“数字地名”主要来源于五个方面的数字传说故事:

  一, 仙牛犁古田十万亩。民间传说天庭的仙牛偷偷下凡降临人间, 因它初次下凡, 见到什么都觉得新鲜, 见到什么都偷吃。因它偷喝农妇的米浆、偷啃青菜被农夫们发现, 农夫们将它包围在农田中一顿痛打。这时恰巧被南巡的天兵天将发现, 将它抓回天庭交玉帝发落。玉帝见仙牛私自下凡撞了大祸, 就罚仙牛犁古田十万亩。仙牛犁完十万亩古田后累倒了, 玉帝令它进白云洞休息。仙牛进入白云洞后便卧在池边饮水, 谁知一卧下去再也没有爬起来, 变成石牛永世镇守白云洞。故白云洞又名“石牛洞”, 人们将仙牛犁过的那片原始古田就叫“十万古田”。

  二,瑶民垦古田年产粮食十万担。秦代前后, 有大批瑶民为了避兵祸、躲战乱在这里开垦古田。相传瑤民在这里开垦的田地年产粮食10万担, 瑶民们衣食无忧, 民间流传有“古田无粮, 兵何以养?”“产粮十万(担), 可御外患”的民谣。据广西老瑶民说,“十万古田”之名就是古田 能年产十万担粮食的由来。可是, 好景不长, 蝗虫像雪片一样餔天盖地而来, 将庄稼吃光, 年产十万担粮食的美梦成为泡影; 不久后瘟疫袭来, 瑶民病死大半,幸存的瑶民只好向广西方向逃难,理想中的世外桃源就在蝗灾与瘟疫的双重袭击下消失了。

  三, 数十万蝗虫毁灭古田的阳春。据史志载: 明景泰年间, 李天保率湖广边界苗瑶民起义,天顺五年(1461) 义军被镇压, 幸存的瑶民只好陆续迁徙到十万古田避难, 开垦古田, 重新创业, 并修建了许多瑶寨、瑶街, 再次想 将这里开发成理想中的世外桃源。不久后瘟疫又卷土重来, 瑶民又病死过半, 幸存者纷纷逃到远乡保命, 十万古田又变成荒芜的高山草地。清咸丰十年(1860), 太平天国首领石达开从广西古田(今桂林地区)召征大批瑶民攻克城步, 杀死知县安和。太平天国被镇压后, 幸存的瑶民不敢回原籍, 纷纷上十万古田避难。善于开垦山地的瑶民在十万古田试种旱糯稻、红米稻获得成功, 瑶民们又盼望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可是, 旱糯稻与红米稻的清香气味吸引遮天蔽日的蝗虫飞向十万古田, 数十万只蝗虫将禾穗、禾叶全部啃光, 只剩下禾蔸, 使快到手的阳春颗粒无收, 迫使瑶民们举家向四方逃亡, 十万古田再次变成荒无人烟的草原。现十万古田残存的古墓葬、古瑶街遗址、古石臼、古柱石、石夯等遗物遗址就是当年瑶民多次开发十万古田的实物证据。今蓬洞、大阳的瑶民就是当年从十万古田搬下山的瑶民后裔。有人说, 数十万只蝗年啃光了古田的庄稼后, 人们才将此处取名为“十万古田”。

  四, 源于面积有近十万亩。有人说,“十万古田”之数字地名源于它的面积有近10万亩。近10万亩面积的高山草地是几年前各方面的专家联合考察十万古田时实地测量出来的。在文化落后、缺乏先进仪器的古代是没有办法准确测量出它的实际面积的, 故不可能以此教字取名。

  五, 十万秦兵被灭于古田。据《中国史纲要》载(翦伯赞主编1982年出版), 秦始皇为了征服南越、开拓疆土统一全国, 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 一军塞镡城之岭(湖南城步今十万古田), 一军守九嶷之塞(湖南江华), 一军处番禺之都(广州), 一军守南野之界(江西南康), 一军给余干之水(江西余干境), 三军不解甲驰弩。”秦兵进入“镡城之岭”后, 将世代在这里耕耘的瑶民赶走, 强占了瑶民的家园。由于从北方远征而来的兵卒初入蛮烟瘴气之地, 水土不服, 病倒过半, 无药可治, 染病者十有八九死亡。尉屠睢派人抓来一些瑶医入军营为秦兵治病, 瑶医们在为秦兵治病的过程中了解到秦军已无战斗力,便将情报反映给瑶民首领。瑶民首领认为是收复失地、报仇雪恨的大好时机, 于是率领训练有素、抗病力强、心怀仇恨的上万名广西古田瑶兵趁夜色杀进秦兵军营,“夜攻秦人, 大破之, 杀尉屠睢, 伏尸流血十万。” 广西古田瑶兵高举仇恨的瑶刀屠杀正在病中的秦兵, 好比快刀砍西瓜, 连统率十万秦兵的首领尉屠睢也死在瑶民的乱刀下。 十万秦兵被灭后, 血流成河, 尸骨遍地, 腥风血雨, 无人收埋, 尸体就地腐烂, 臭不可闻。尸水渗入地下污染了当地环境,从此这里的溪河水不能饮, 土地无法耕种, 夜间鬼哭狼嚎, 阴森吓人, 再也没有人敢来这里耕种, 这里从此荒芜上千年。从此, 这里成为一处灾难性农业遗址。因广西古田瑶兵在此灭尽十万秦兵, 就称这里为“十万古田”。

  从仙牛犁古田十万亩的神话传说故事中取“十万古田”之名当然不可信; 从瑶民开垦古田、年产粮十万担的传说中取此名没有文字记载, 只能是一种猜测; 十万古田的实际面积有近10万亩,在无先进测量仪器的古代, 不可能测量出它的实际面积,用此面积数取其名也不存在; 数十万只蝗虫是概数, 用蝗虫数量定地名有点牵强附会。上述4种取名的由来都是民间传说,无文字依据佐证,很难相信。排除上述4种可能,那么最有可能就是十万秦兵在古田被杀后而由此事取名的。因为此事件在史志上有文字记载,佐证了取此名的可能性,加上口碑文献, 将两者结合起来分析,应该可信。“古田”系瑶人地名, 据《城步县志》载:“ 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 广西古田(今桂林市永揊区) 瑶民起义攻克城步。嘉靖四十五年(1566) 古田瑶民再次攻克城步。”瑶人为了纪念广西瑶兵灭尽十万秦军的历史事件,就将广西的“古田”地名“移植”过来, 将此处耕耘多年的10万亩古丘岗取瑶名为“十万古田”。

  考证一个数字地名的由来实际上是考证一个地方的一段历史, 应用许多“数字”来考证, 故难度较大。“十万古田”究竞是依据什么取得此名的?史学界为此争论了数百年,一直没有定论, 望专家们多方考证,期望得出正确的结论。

 

  

     投稿邮箱:红网城步站 chengbutongxun@163.com 群号:361945576

               城步手机报 zgcbnews@163.com       群号:193957770

来源:

作者:杨盛科

编辑:redcloud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